【連網】(記者 鄭非凡 通訊員 劉靜 周文俏)“以后下個樓就能做艾灸、練八段錦,再和老鄰居們喝茶聊天,這日子可有盼頭咯!”日前,在連云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幸福社區,施工現場機器轟鳴,餐飲、醫療、養老、康養一體化綜合服務區已初具雛形,轄區內不少老人圍在一邊,眼中充滿憧憬。
目前,海州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7.08萬人,占總人口的21.38%。面對日益加深的老齡化趨勢,海州區以創新舉措探索養老服務新路徑,為居家養老實踐提供了“海州方案”。從餐飲康養到文娛互動,這些圍繞老年人核心需求設計的特色服務,看似樁樁“關鍵小事”,實則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重要環節,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養老服務。
清晨六點半,幸福社區的百穗餐廳已飯香四溢。88歲的孫大爺的餐盤里放著熱氣騰騰的蕎麥饅頭、水煮蛋和清炒時蔬,笑著朝工作人員揚手:“小王,今天的玉米真新鮮!”作為獨居老人,孫大爺是這里的常客,而這份為他特制的低糖早餐,正無聲傳遞著社區養老服務的暖心升級。
孫大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過去食堂飯菜雖可口衛生,但血糖波動總讓他憂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在社區意見箱里投下一張字條:“要是能有適合我們的低糖餐就好了。”這條樸素的留言立即引發了社區重視。
兩周后,專為慢性病老人開設的“健康膳食檔口”亮相了。雜糧主食、鷹嘴豆燜南瓜、蒸鐵棍山藥等控糖菜品登上每周食譜,迅速成為老人們的“心頭好”。“現在餐后血糖穩穩控制在6.5左右!”孫大爺翻出手機監測記錄,眼角眉梢漾滿笑意。
海州區的養老服務不止于飲食關懷,更在服務模式上大膽突破。路南街道葵花社區的0-100歲親親寶貝園作為全市首個“老幼共托”實踐示范基地,不僅為老人提供專業康養服務,還定期組織老幼共同參與文娛活動。
每天的微信誦讀時光,是裴奶奶和3歲小重孫最期待的互動。“寶寶,跟著奶奶讀。”裴奶奶耐心引導,小重孫奶聲奶氣地跟讀。“在這兒既能照顧重孫,又能參加活動,每天都很開心!”裴奶奶感慨。“老幼共托”不僅拉近了代際距離,更讓一老一小在陪伴中雙向滋養,收獲成長與慰藉。
精神文化需求同樣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州區對養老服務的探索也延伸至傳統文化維度。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葫蘆畫活動在新浦街道同興社區展開。“葫蘆諧音‘福祿’,寓意吉祥,葫蘆畫更是國家級非遺。”非遺傳承人曹老師邊展示精美作品,邊向圍坐的老人講解。老人們拿起畫筆,從簡單線條起步,在葫蘆上勾勒圖案,現場洋溢著歡聲笑語。“這類活動既營造了溫情氛圍,更讓居民親身體驗了非遺魅力。”同興社區黨委書記薛玉平表示:“未來我們將推進更多非遺項目進社區,傳遞文化暖意,進一步豐富為老服務項目。”
“這些樸素的幸福,正是我們養老工作的價值坐標。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我們將繼續擴大定制化服務覆蓋面,確保更多老人吃得安心、養得舒心,把樁樁‘關鍵小事’辦成銀齡群體的‘心頭暖事’。”海州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