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wǎng)】今年34歲的陳達是海州新壩中心衛(wèi)生院的一名外科醫(yī)生,工作十余年了。他的父親也是一名醫(yī)務工作者。2012年6月6日,陳達報名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血樣被送至中華骨髓庫。
隨著時間的流逝,陳達對這件事漸漸淡忘。不料,3年多之后,當初的小善舉迎來了拯救生命的機緣。今年6月1日,正在醫(yī)院上班的陳達,突然接到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通知他:“經(jīng)中華骨髓庫初次檢索,你的血樣與一位河北的白血病男孩HLA配型相合,希望你能進行高分辨檢測血樣,挽救一個13歲孩子的生命。”
7月底,陳達接到通知,配型成功。
10月8日,陳達南京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開始注射動員劑,到采集前,他一共注射了9針動員劑。
10月13日上午8時,醫(yī)護人員在陳達的雙臂上插上導管,左臂的出血管將他的血液源源不斷地輸入血細胞分離機,分離出造血干細胞儲入收集袋,右臂的輸血管將分離后的血液輸回他體內(nèi)。當天8時20分,采集開始,大約半個小時后,滿載著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細胞源源不斷地輸入收集袋。“要5個多小時躺著不能動,所以不能喝太多的水。”在捐獻過程中,陳達顯得十分淡定,還不時和身邊的人聊天。下午2時07分,采集工作結束。醫(yī)護人員從陳達體內(nèi)采集到234ml造血干細胞,整個采集過程經(jīng)歷了5小時47分鐘。
10月13日下午4時50分,北京醫(yī)院的醫(yī)生帶著“生命火種”登上飛機,陳達捐獻的造血干細胞當晚便輸入患者體內(nèi)。
“能夠挽救別人的生命,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這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愛心之旅。”陳達說,他希望小患者早日康復,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志愿者的隊伍,這是他平凡的夢想。
中華骨髓庫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血液病患者有400萬之多。其中全國平均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萬名,而非親緣人群骨髓配型成功率僅為四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對這些患者來說,俗稱骨髓移植的造血干細胞移植幾乎是他們生存的唯一希望,而在配型成功后,有20%左右的人會在捐獻前退捐。
陳達是我市第9例、江蘇省第454例、全國第5209例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省紅會已向陳達頒發(fā)了“博愛”榮譽證書和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