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1978年12月26日,位于常州電子新村東面勞動西路(當時叫武宜路)的國家重點工程——常州半導體廠大凈化車間第一期工程順利完工。這個車間,成為當時我國第一座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車間。這里生產出來的大規模集成電路,達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
科技領先的產品,要能盡快大規模生產并占領市場。40年來,常州工業經濟的發展,一再印證這個道理。
1978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座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車間——常州半導體廠大凈化車間竣工。 董南征 攝
如今,常州天合光能組件年出貨量全球第一。這是天合光能的技術人員在測試光伏組件性能。胡平 攝
如今,常州天合光能年組件總出貨量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商;在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關于公布第二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名單的通告》中,榮登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排列江蘇省第一。天合光能打響了常州企業在全球新能源產業中的領軍品牌,為常州轉型跨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經過40年的砥礪奮進,作為工業明星城市的常州,傳統產業強力升級、新興產業戰略布局、重大項目不斷突破、“隱形冠軍”層出不窮。常州工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充滿活力的創新因子成為常州工業的堅實基礎和強勁實力。
全市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常州模式”,深入實施“龍城英才計劃”,優質創新資源加快集聚,引進落戶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超過1700名,入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公共研發機構數、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均列全省第一。
雖然當年的半導體廠已經“退二進三” ,但是,放眼今日常州,天合光能、常發動力、今創集團、新瑞機械、新譽集團、上上電纜等一大批企業都創造了新的全國之“最”,并成為各自領域的“航空母艦”。同時,還有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已崛起壯大,有的甚至已聞名世界。
宋婧
來源:常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