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經濟開發區文物資源區域評估、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專用鐵路工程(云臺段)地塊考古調查勘探、海州區新洪遺址考古發掘……11月15日,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 我市這3個考古項目通過省文物局驗收。至此,今年全市已有33個考古項目通過驗收,其中基本建設考古調查勘探項目22個,省級以上開發區文物資源區域評估項目8個,考古發掘項目3個,總用地面積約3674萬平方米,通過率為100%。而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考古前置”工作的有力落實。
2018年以來,中央出臺系列文件,明確要求制定“先考古、后出讓”的制度(簡稱考古前置),對于可能存在文物遺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不得入庫。而我市積極作為,針對上述部署要求,率先立法保障,壯大考古力量,優化全程服務,提升考古效能,加強監督管理,逐步實現考古前置制度市域全落實,全市文物保護由被動跟進轉變為提前主動完成,初步構建形成了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雙利雙贏”的良好格局。
“這三個通過驗收的項目中,包含一處文物資源區域評估,一處工程建設地塊考古調查勘探。前者目標是明確評估區域內文物資源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保護建議和要求,形成文物資源評估意見,為經濟開發區的建設用地規劃提供科學的文物資源依據,本次評估的區域內還新發現了2處明清時期的遺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保護措施;后者則是為配合鐵路相關工程項目基本建設,以查明地下文化遺存分布情況,確保地下文物安全,同時為建設施工提供科學翔實的考古資料,保障建設工程的順利開展,助力經濟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工作的雙贏?!笔形膹V旅局文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考古前置”,大量的遺址墓葬能夠被及時發現和保護,就近除了上述2處明清時期遺址,海州區新洪遺址也得益于此?!霸摰貕K位于人民路,高鐵樞紐片區西南側,征收占地253.3畝,地塊可出讓180.6畝。根據市國土及文物部門要求,土地出讓面積大于75畝須進行文物勘探。為‘凈地交付’,我們全力推進地塊文物調查勘探工作。”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通過全力勘探,我們發現有地下文物埋藏,這既是我們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也是統籌協調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城鄉建設、民生改善關系的需要。”而在此前不久,通過考古前置,海州飲馬池墓地也完成系統發掘工作,并順利通過江蘇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驗收。而這些遺址、墓葬等的發掘,也為研究我市歷史文化面貌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提供了有力證明,也成為我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底氣所在。
“在項目進展過程中,我們一直貫徹‘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笔形膹V旅局文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通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已經取得顯著成績:目前已組織完成約7000萬平方米的考古調查、勘探(含文物資源區域評估)任務,發現古墓葬、古遺址等700余座(處),出土文物(標本)近2000件(套),新命名4處史前文化遺址??脊徘爸霉ぷ鞯氖┬?,不僅解決了文物保護和建設單位之間的矛盾,也優化了營商環境,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得以順利落地。(記者 張晨晨 通訊員 武依林 張勇)
總值班: 吳弋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