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去年來,市政協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總體思路,通過制定《指導細則》、出臺《考核細則》等舉措,全面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在全市基層打響了“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品牌。全市“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從全面覆蓋、有形覆蓋,邁進常態長效、提質增效的深化階段,但對照新時代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還存在著與之不適應、不匹配的問題,需要著力唱好以下六步曲,進一步加以改進、落實,確保我市“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走深走實。
配強配優協商議事召集人
協商主體的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協商活動的質量效果。召集人尤為關鍵。然而,在全市眾多的議事室中的召集人或主持人,有的臨時兼任,有的更換頻繁,有的缺乏經驗,特別是行政村、社區協商議事室大多因為缺乏有能力有水平的主持人,致使協商議事選題質量不高、調查研究不深、協商走過場、協商議事不夠頻繁等等。因此政協組織要主動與黨委充分協商醞釀,配強配優鄉鎮、街道、園區政協工作委員會主任并兼任“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召集人或主持人。要加強行政村、社區協商議事室協商議事隊伍建設,創造條件安排一些有能力有水平有責任的政協委員到村、社區協商議事室當好主持人,讓真正“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政協委員成為協商議事召集人或主持人。要通過專題培訓、現場觀摩、經驗交流會、聯片聯組協商等形式開展培訓,提升他們的統籌謀劃、組織協調、規則把握等能力,真正做到協商議事提質增效。
精準遴選協商議題
選準選好協商議題是確保協商質量的前提。選題方向準不準、針對性和有效性強不強,直接影響著協商議事的質量和效果。協商議題選擇上,要堅持“小切口、大格局”。我市入選省、市經典案例說明了協商選題的重要性。
從去年各縣區上報的協商議題看,許多還是停留在修路、修橋、綠化、路燈安裝、物業管理、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等具體問題,真正涉及鄉鎮、街道、村、社區在宏觀上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即類似于“十四五”規劃和公共政策制定、公共事務決策、政府投資的重大公共項目等協商議題少,大多數沒有抓住當地群眾關心的要事、難事、煩心事。精選協商選題,要切實聚焦黨政關注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實事、社會治理的難事開展協商議事。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選擇一些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確保黨委政府重點工作推進到哪里,“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就跟進到哪里。要選擇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把實現好、維護好人民群眾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協商議事選題的主攻方向,注重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環保等重要民生問題中選題。要加強與黨政部門的溝通聯系,注重從黨政部門推進難度大的重點工作和問題矛盾集中的重要領域中選題。要采用黨委政府點題、委員薦題、群眾出題的方式,或向社會公開征集選題。要建立規范有序的審查確認機制,切實保證選題的質量。
深入開展前期調研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調查研究,一定要做到“深、實、細、準、效”五個字。調查研究是政協履職的基本功,也是提高協商議事質量的有效途徑。調查研究的力度,決定著協商議事的深度。在精心選題的基礎上,堅持“不調研不協商”原則,由協商議事主持人召集議題相關委員、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群眾代表、媒體工作者組成聯合調研組,圍繞議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調查工作,認真聽取相關部門的情況通報,直接了解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全面考察改革發展第一線的實際情況,廣泛收集協商議事所需要的第一手材料,摸清與協商議題相關的政策規定和實際情況,摸清利益相關方的愿望、訴求和建議等,制定協商方案,把基礎工作做牢做扎實。調查內容要務必細致,調查方法要務必科學,從而獲得準確、詳實客觀、公正的調查材料。同時,對調研過程中遇到的敏感問題要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提前與相關部門研究切實可行的預案,為盡可能達成協商共識做好準備。
周密組織協商活動
協商議事是開展協商活動的重要一環,也是協商議事活動的重頭戲。從去年全市協商議事活動開展情況來看,大多數協商議事室都能組織開展好協商活動,但也存在走過場、應付了事等情況。要科學合理確定協商主體范圍,重視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吸納相關專業的政協委員,辦事公道、為人正派的老黨員、老干部、群眾代表以及群團組織負責人、社會工作者參與。探索建立第三方參與機制,不斷提高協商的覆蓋面和說服力,讓協商結果更專業、群眾更認可。要靈活選擇議題所在地、熱點問題現場等協商場所開展協商活動。協商前,通過多種方式,向參與人員通報協商內容和相關信息。協商中,要注重發揮主持人主導作用,強化對協商活動的掌控;在各方發表意見時,應客觀、真實、全面紀錄各方意見;要多請群眾說,多讓大家議,多解百姓難,做到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咨詢規則、有序協商,體諒包容、真誠協商,形成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氛圍。
成果轉化確保實效
看協商的成效,既要看協商達成的共識,更要看協商成果是否落地生根。總體上看,我市協商成果轉化率不是很高,仍然存在“協商止于會議、止于文件”的情況。要構建“一個議題、一支隊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從調研、協商、形成協商成果、報送或轉交、跟蹤問效等各個環節都要有專門力量、專門人員,盯到位、抓到底,切實避免“協商止于會議、止于報告”的現象發生。特別是協商建議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要通過組織政協委員和黨委政府監督部門,一起開展民主監督、調研視察、民主評議等形式跟蹤辦理情況,通過再調研、再視察、再協商,推動協商成果落到實處,構建完整的“工作閉環”。協商結束后均要形成協商報告、協商紀要、建議案或提案,報送黨委政府,并持續跟蹤問效,推動協商成果落到實處。
運用全媒體講好協商故事
宣傳工作不僅是展示協商議事工作成果的外在表現,也是推動工作創新的重要動力,更是推動社會進步、民主政治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去年全市各級協商議事室充分運用報章雜志、市政協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積極搭建平臺和載體,及時反映進度、展示成績,用典型示范引路。但是,我市協商議事宣傳還存在深度報道少等問題,特別是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電臺等主流媒體上的上稿少。因此,要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報道基層協商民主品牌的優秀典型和先進事跡,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基層協商的濃厚氛圍。有計劃組織市縣媒體報道協商議事進展情況;制定宣傳報道獎勵政策,調動各方面向省級以上媒體投稿的積極性;精心策劃協商議事宣傳活動,邀請省級以上主流媒體進行集中報道,講好“協商在基層”的生動故事,擴大在全國范圍的影響力。(王叢中)
作者為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連云港發布